稀土出口何去何从 |
2014年已经接近尾声,下游市场对于稀土及其产品的需求并未出现积极向好的迹象,终端应用企业在使用稀土相关产品的时候都还有一丝忌惮,即便稀土价格已经跌回到2011年以前水平,但是下游企业仍不敢大量使用稀土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使用及替代产品的应用都使稀土产品的应用大量减少。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后,复苏缓慢,对于制造业的影响比较大,而中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经济结构转型使得高速增长的时代不在,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行业的地位也不断的下降,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带来的就是钢铁、建材、家电、家居装饰等很多领域的低迷,相应也会给稀土行业带来消极的影响。从多位经济专家对我国经济情况的分析来看,未来几年中国经济都将会保持相对低位的增长,经济的大环境不好,稀土行业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往年这个时候,关于稀土出口配额申报的相关工作将会陆续展开,在2015年中国能否取消稀土出口配额和出口关税一直萦绕在业内人的心头。到目前为止,在商务部官方网站上已经发出了部分产品申请出口配额的通知,11月3日商务部2014年第78号公告公布了《2015年钨、锑、白银出口国营贸易企业申报条件及申报程序》的通知,钨与稀土产品同时被美国、日本、欧盟诉讼至WTO,并于今年8月最终裁定中国在稀土、钨等产品的出口配额和出口关税政策违反WTO相关规定,到现在还没有看到官方正式发布取消稀土出口配额和关税,或者继续实施出口配额政策的通知。中国WTO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陈卫东教授在8月8日包头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上表示稀土出口配额案败诉后,中国面临着三种选择:第一、在合理的执行期间内,取消或调整被裁定违反WTO规则的原有出口配额和出口关税的管理体制;第二、维持现有出口配额和出口关税,但与美日欧进行补偿谈判,在其他贸易部门给予美日欧更大的市场开放,以换取稀土等资源类产品的出口限制;第三、维持现有出口配额和出口关税不变,不进行补偿谈判或谈判无果,面临着被美日欧采取WTO授权的贸易报复的压力。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调整稀土出口配额和出口关税政策已经势在必行,是一次性取消还是分阶段,分轻重产品逐步取消,需要深入的综合考虑。我们认为稀土出口配额和关税不宜一次性彻底放开,如果没有相配套的措施保证市场秩序,一旦取消出口配额,市场很有可能恢复到以前混乱的状态,对于保护稀土资源,保护环境都没有益处。由于镧、铈、钇等元素在矿物中的品位比较高,产量比较大,库存较多,而镝、铽等重稀土产品由于产量较小,同时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及稀缺性,可以按不同产品的产量及在地壳中的丰度不同等因素加以区分,分阶段逐步取消出口配额和关税,同时要加紧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出台稀有金属管理条例,提高稀土资源税,改按量计征为按价计征。《经济参考报》报道,日前从权威渠道获悉,国家有关部门正在酝酿将稀土资源税计征方式由原先的“从量计征”转变为“从价计征”。根据目前尚未最终确定的方案,北方轻稀土资源税税率将按照22%计征,南方离子矿按照35%计征,就全国而言,稀土资源税税负将大幅提高。正规稀土产品的生产成本无疑也将水涨船高,如果黑稀土矿及其产品不能得到有效遏制,那么将会进一步增加黑稀土产品的利润空间,刺激非法稀土产品的盗采和生产更加猖狂,正规稀土企业的利润将进一步压缩,在与非法企业的市场竞争中将处于劣势。 如何才能发挥好稀土资源税的作用,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打黑将成为首要问题,在大稀土集团整合后,需要优化各整合企业的产业结构,合理分配分离指标,同时国家也应该相应加大分离指令性计划,增加正规矿产品的供应,并淘汰或者减少部分小型分离回收企业,一增一减使矿产品的供应与分离产能更趋于合理,才会使提高资源税起到应有的作用。 好政策还需要认真贯彻落实,才能更好的释放政策红利,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因此必要保持高压态势,形成常态化的打黑机制,避免官商勾结,推动稀土大集团整合,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同时按照市场经济规则,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才能保证稀土行业步入健康的发展的快车道。(摘自瑞道金属网) |
友情链接